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05110

主辦單位:舟山市普陀區融媒體中心(區廣播電視臺)
“今天的廢棄蟹殼都處理好了吧?這事一天都不能耽誤。”一家水產企業內,沈家門街道經濟貿易發展辦公室二級主任科員樂平君一邊快步走向生產車間,一邊向身旁的企業負責人叮囑,這已是他近期第三次來到該企業。曾分管經貿工作的樂平君,雖已退出實職崗位,仍奔走于轄區企業之間,被大家親切稱為“暖心人”和“實干家”。
為進一步盤活干部人才資源,發揮退實職干部經驗優勢,我區不斷深化“企業服務專員”機制,通過選派退實職領導崗位干部擔任“駐企服務員”,開展駐企服務工作,助力解決企業用地、項目審批等難題。
熟悉樂平君的人都知道,這位被企業稱為“老樂”的干部有個雷打不動的習慣:每周至少花一半時間深入一線。他能準確叫出每家企業負責人的名字,甚至清楚記得企業最近遇到的難題。
八月的一個午后,老樂剛踏進金星水產加工車間,就察覺異常。空氣中的海鮮味比往常濃烈許多。“這幾天蟹殼清運是不是遇到了困難?”他直截了當地問。原來,眼下正值螃蟹捕撈旺季,企業每日產生的廢棄蟹殼激增,處理難、成本高、環保壓力大,清運成了棘手問題。
老樂立即掏出隨身攜帶的工作手冊仔細記錄。隨后幾天,他跑遍海洋生物園區相關企業,統計日產量、了解運輸瓶頸、摸排處理需求。手冊上密密麻麻的數據和建議,最終匯成一份詳實的調研報告。
“不能讓企業為這種事發愁。”老樂迅速聯系運輸和處理單位,牽頭建立“每日清運、定點處理、價格監控”新機制。短短幾天,困擾企業多時的“季節性煩惱”迎刃而解。“要不是老樂上門,我們都沒想到問題能這么順利解決。”金星水產負責人感慨道。
老樂的工作手冊上,還記錄著更多企業的急難愁盼。其中最讓他掛心的,是萬邦船舶重工(舟山)有限公司的“未來船舶綠色智能運維示范基地”申報項目。當企業相關負責人首次前來咨詢時,老樂立即意識到這不僅關乎企業轉型升級,更是區域高端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布局的重要一環。當天他就趕赴現場勘察。
項目用地是推進過程中面臨的首要難題,由于涉及原寧波某企業地塊,多方利益交織,相關工作陷入僵局。老樂主動請纓,接下來兩個月,他上門與對方企業負責人溝通十多次,時而解讀政策,時而傾聽想法。最后一次洽談時,對方負責人握著他的手說:“平君同志,我們是被您的誠意打動的。”
更大的挑戰還在后面。項目審批需多部門審核,常規流程耗時較長。老樂創新采用并聯申報、預審預評等方式,白天協調部門,晚上與企業共同準備材料。那段時間,他的辦公室總是亮燈至深夜。
今年四月底,他作為政府代表全程參與項目環評會;五月初,協助企業提交岸線申請;海域使用論證和施工許可預審也同步推進。最終,審批周期壓縮40%以上,項目提前一個多月開工。“老樂辦的不僅是手續,更是效率和信心。”該項目負責人的話,道出了眾多企業的心聲。
在老樂看來,服務企業不僅要解決眼前困難,更要為其長遠發展謀劃。他是出了名的“政策通”,什么政策都了然于胸。今年以來,他已幫助17家企業申請到以舊換新商戶資格,累計為企業減負5000余萬元,真正讓政策從“白紙黑字”變為“真金白銀”。
夜幕降臨,老樂辦公室的燈依然亮著,桌面上那本工作手冊記錄著第二天待訪的企業和待辦的事項。于他而言,服務企業永遠是“進行時”,而每一個問題的解決,都是新征程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