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05110

主辦單位:舟山市普陀區融媒體中心(區廣播電視臺)
近日,位于六橫的浙江舟山煤炭中轉碼頭,機械轟鳴,滿載著煤炭的萬噸級巨輪靠泊卸貨,一斗斗煤炭沿著皮帶運輸系統緩緩流入堆場。
碼頭作業現場,散貨船“新海洲泰州”在完成16.3萬噸煤炭卸貨任務后,順利駛離泊位。大約2個半小時后,另一艘載有16.5萬噸煤炭的馬耳他籍散貨船“士麥那”順利靠泊同一碼頭。這是浙江浙能港口運營管理有限公司采用“套泊熱接”方式,組織兩艘散貨船在同一天內連續靠離泊,出港船和進港船之間幾乎形成無縫銜接。
據介紹,“套泊熱接”作業模式,是指科學合理、高效緊湊安排船舶靠離銜接,離港大船駛離泊位后,對接泊位船舶緊隨其后進行靠泊,可以將兩船的空泊時間壓縮到最短,從而節省船舶在港待泊時間,提升碼頭周轉效率。
“受水深條件的限制,以往都是A船離泊后,B船需要等待合適時機再乘潮進港,待港時間大約需要6小時。采用‘套泊熱接’作業模式后,待港時間被壓縮至3.5小時左右,既能有效緩解碼頭泊位緊張的局面,提升港口運營效益,又能節省船期,為船公司節約運營成本!闭憬隳芨劭谶\營管理有限公司調度計劃員劉俊亮介紹,公司最早從2024年初開始探索“套泊熱接”作業模式,同年7月在15萬噸級散貨船“奧德賽”和16.8萬噸級“尼約德”輪上首次成功實施“套泊熱接”作業。
“7月份開始,港口出現了船舶壓港現象,正是實施‘套泊熱接’作業模式的最佳時機。”劉俊亮告訴記者,為確保該作業模式順利實施,公司一方面強化了與口岸主管部門的聯動合作,提前辦理船只靠泊的必備手續,協調船舶離靠泊船期;另一方面周密部署,全力保障設備運行正常,通過“單班單船”等定量考核方式提升裝卸作業效率,“去年迎峰度夏期間,我們通過實施‘套泊熱接’作業,卸船碼頭泊位周轉率提升了10%,有效緩解了船舶壓港問題,為后續煤炭運輸提供了更充裕的時間窗口。”
浙江舟山煤炭中轉碼頭是國家煤炭應急儲備基地,是華東地區最大的專業化煤炭公用碼頭、進口煤中轉碼頭和首個動力煤期貨交割港。據統計,2024年,該中轉碼頭總吞吐量達到2861萬噸,進港量約1440萬噸,均創歷史新高。如今,“套泊熱接”作業模式已成為碼頭裝卸生產的新常態。
浙江浙能港口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后續公司將進一步鞏固完善“套泊熱接”“乘潮跟馳”等作業模式優勢,不斷優化生產組織流程,挖掘生產潛力,提高服務質效;同時,加強與口岸部門的配合力度,共同提升生產效率,優化口岸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