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05110

主辦單位:舟山市普陀區融媒體中心(區廣播電視臺)
在展茅街道田公岙,有一家名叫“YO媽手作”的工作室,一群“寶媽”們在“烘焙人生”中開啟了屬于自己的“甜蜜事業”。從一個不起眼的工作室到帶動周邊村民增收的巾幗共富工坊,如今村里的這個“小產業”聲名鵲起。
“工坊”,這是一個充滿鄉土氣息的產業名詞,但是放在鄉村振興的時代背景之下,卻又具有別樣的意義。由于受信息流、技術流與物流等諸多因素的限制,鄉村地區的就業難問題一直比較凸顯,但另一方面,與城市相比,鄉村的物理空間成本和人力資源成本都相對較低,這對于初創業者來說具有天然的吸引力。
對“YO媽手作”工作室的“寶媽”們來說,“工作就在家門口,既方便又有錢”,這是最真實的想法,也是工坊助力百姓圓夢的溫情寫照。群眾閑暇有事情做、日子有盼頭、生活提品質,“共富工坊”不僅編織出低收入群體“家門口就業”的“致富鏈”,而且也建造出“一枝一葉總關情”的“幸福里”。
“共富工坊”的存在還有著更深遠的意義,它通過將產業增值環節更多留在農村、增值受益更多留給漁農民的方式,打通了鄉村經濟振興的“最后一公里”,同時實現了技術、人才“由城入鄉”的輸入,帶動了當地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當然,工坊再小,產業也是基礎。沒有可持續的富民產業,“共富工坊”便如同無源之水。因為融入了展茅的鄉村旅游、文創產業元素,“YO媽手作”工作室才能風生水起。而各地在選擇“共富”產業的過程中,也要注重入鄉隨俗,深入挖掘本地的優勢與特色,將村情民風與產業調性精準銜接,走差異化發展之路,這樣才能讓土生土長的產業枝繁葉茂,讓外來引入的產業服水土漸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