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05110

主辦單位:舟山市普陀區融媒體中心(區廣播電視臺)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有一支政治過硬、適應新時代要求、具備領導現代化建設能力的干部隊伍。要建設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高素質干部隊伍,完善干部教育培養的有效路徑是重要環節之一,應圍繞“三個維度”“三個提升”“三個導向”精準聚焦、靶向發力,著力推進干部隊伍組織工作系統性重塑。
突出“三個維度”,錘煉綜合素質,回答好“教什么”的核心問題。要全面推進干部能力素質提升,加快建設一支素質高、能力強、作風硬的基層干部隊伍。一是突出抓實黨性教育。將黨性教育作為主線貫穿教學始終,體系化設置黨性教育課程。做好新時代螞蟻島精神、廟子湖精神等本土精神的傳承和弘揚,講好情景黨課,增強黨性教育感染力,推動入腦入心。將“黨性修養”考核指標列為主體班學員量化考評首位,作為優秀學員評定和培訓結果考核測評的首要依據。二是突出塑造專業能力。結合崗位需求和中心工作,常態化開展履職培訓,重點聚焦海洋產業發展、碳達峰碳中和等專題,引導干部結合自身主責主業,找準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突破口和著力點。三是突出強化實戰實訓。針對領導干部,定期開展交流掛職,每年選派干部前往經濟發達地區掛職鍛煉。針對年輕干部,制度化開展年輕干部機關、鄉鎮雙向交流,推動在項目一線增長才干,有力解決“臨陣選用”問題。
抓牢“三個提升”,完善教培保障,回答好“怎么教”的重要問題。要持續加強基礎性建設,推進培訓方式改革創新,大力推動軟硬件建設提速發展。一是抓牢師資力量提升。通過省市區聯動、高校聯盟等方式,構建“黨校百名兼職紅色師資庫”,以師徒結對、委托培養、項目跟班等形式,確保每名教師每年接受2次以上培訓。大力推動“用學術講政治”教學改革,健全教師集體備課磨課制度,以精品課選評為重心,完善“賽場相馬”機制,提升課堂藝術。二是抓牢教育基地提升。依托螞蟻島精神紅色教育基地打造“一核多元·串點連線”的紅色教育矩陣,做活紅色精神溯源、弘揚、轉化文章。持續拓寬培訓渠道,開辟浙江大學、上海交大等知名高校作為國內培訓基地,走進華為、吉利控股等國內知名企業進行實地考察,形成內外結合、遠近并舉、專業互補的培訓基地網絡。三是抓牢培訓模式提升。在內容上,前置開展培訓學員需求調研,推行“點單式”施教,實行分類選學,提高培訓適配性。在形式上,打造獨具海島特色的“海上黨校”,把課堂搬到船頭,設置五大精品示范教學路線,在跳島航行途中創新實地研學新路徑。
堅持“三個導向”,彰顯實績實效,回答好“如何抓”的現實問題。要牢固樹立導向理念,形成大抓培訓、抓實培訓的工作格局。一是堅持需求導向。緊扣中央和省市區委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和目標定位,以干部專業化能力、共同富裕等內容為培訓要點,分別針對領導干部、年輕干部、村社干部等各類群體特點和不同需求,精心設計課程,精準調訓對象,做到對癥下藥、精細滴灌。二是堅持實用導向。積極搭建組織部長現場出題即興演講、“課前十分鐘”等互學互比互鑒平臺,把學員們從純理論的課堂教學中“解放”出來,讓學員在學習中“實戰”、在調研中“解題”。三是堅持結果導向。健全考學制度,積極推行“邊教邊學、當堂點評、結業測評”的教學模式,以考促學,提升學習實效。把教育培訓與提拔任用相結合,指派專人跟班管理,注重在培訓中“識人”,積極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